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用科普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根據中國科協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舉辦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科協發普字〔2023〕34號),結合省、市科協等多部門對“全國科普日”活動提出的有關要求,由江北新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南京同仁堂作為企業科協單位承辦,于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舉辦了名為“一粒中藥的誕生”中醫藥文化之旅專題科普活動。
9月21日下午,約40名高校在校生在南京同仁堂科普引導員的帶領下,邊聽藥學典故,邊游走百年南同,從源遠流長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到聞名遐邇的中藥組方來源,從藥材到飲片的炮制過程,從藥材粉到丸藥的制作過程,再從丸藥包裝成成品的過程,展現出一粒中藥是如何誕生的。通過現場巡講展示、觀看中醫藥宣傳片、互動體驗等形式,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活動由參觀南京同仁堂提取車間開啟,學生們參觀了水提醇沉濃縮生產線與醇提濃縮生產線,車間講解員重點介紹了多功能提取罐、儲液罐、醇沉罐等重要設備的演變和功效,現在使用的設備基本上都是自動化或半自動化,體現出科技創新的新時代在制造業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生動實踐,不僅能提高產量和生產效率,而且操作既安全又高效,同時領略了中醫藥制作工序的繁瑣與嚴謹。
接著,學生們在科普引導員帶領下,進入了涵蓋中醫藥歷史文化、炮制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南京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展廳,跟隨展廳講解員了解從原始社會至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以及近現代,每個時期的代表人物與重要醫學典籍,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華佗及《麻沸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李時珍以及有“中藥百科全書”之稱的《本草綱目》等等。在炮制工藝展示區,介紹了中藥炮制博大精深的發展與運用,重點展示了南京同仁堂發展至今的九大炮制工藝:炒、炙、鍛、淬、蒸、煮、制霜、發酵與水飛。在企業文化區,介紹了南京同仁堂作為中醫藥老牌企業歷經沉浮的發展歷史,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專注學習,汲取知識,領會企業“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精神,體會中醫藥發展的偉大歷程與艱深魅力。
隨后,在互動體驗區,學生們觀看了國家級中醫藥宣傳片《我們的中醫藥》,回顧中醫藥發展歷程,詳細介紹當前中醫藥發展情況與取得的成果,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中醫藥學,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與疾病作斗爭的智慧,
樹立對中醫藥的正確認識與理解。
安宮牛黃丸是南京同仁堂完全依照古法炮制工藝生產的傳統名品,系清代名醫吳鞠通在繼承古方基礎上創立并沿用至今,是治療神昏竅閉之證的良方。通過圖片結合實物將安宮牛黃丸是如何從藥材到成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呈現出來,從選藥、制丸、裹金衣、吊蠟、打金戳,詳細介紹了一粒中藥是如何誕生的,以及中藥方劑配伍學術語“君臣佐使”的含義?;顒影才帕说跸灩に囌故疽约按蚪鸫凉に嚮芋w驗活動,學生們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親自體驗了看似“簡單”,實則“輕不得也重不得”的打金戳環節,不僅近距離了解中藥古法工藝,還切身體驗工匠精神在中藥生產中的傳承,更將一粒中藥的誕生過程深入到心中。
通過科普活動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旨在進一步傳承優秀文化,弘揚中醫藥國粹,讓廣大學員通過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和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播種熱愛中醫藥文化的種子,轉化成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動力,將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