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知教育歡迎您!

2016安徽省事業單位考試大綱―地質類

打印本頁 | 2016-04-16 14:13:00 | 來源:未知 | 點擊:933次
四、地質類
主要包含工程力學、工程制圖、巖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地質與勘察、地基處理、邊坡與基坑工程、工程物探與工程地質原位測試、地球科學、礦物學及礦床學、構造地質學、資源勘探學共十部分內容。
  1. 工程力學方面
掌握桿件受力分析,熟悉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計算、平面力系的平衡條件、簡單物體系統的平衡分析及計算。
掌握桿件軸力、剪力、彎矩等內力的計算方法及內力圖的繪制;掌握橫截面與斜截面上應力的計算方法,熟悉相關的截面圖形幾何性質計算(形心、靜矩、慣性矩),掌握四種常用的強度理論內容及應用。
熟悉桿件的變形的計算方法;熟悉壓桿穩定的概念。
  1. 工程制圖方面
熟悉幾何作圖和尺寸標注的要求和方法,熟悉制圖規范,熟悉繪圖儀器和工具。
掌握工程制圖標準和表示方法,工程圖樣的繪制和尺寸標注,掌握常用計算機制圖軟件的使用方法。
  1. 巖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方面
了解土的組成與工程分類。掌握土的物理性質指標,掌握土的自重應力以及地基附加應力的計算方法。
了解土的壓縮性以及應力歷史與其相互關系,掌握地基沉降的計算方法,掌握地基沉降與時間的關系。
了解土的抗剪強度概念以及極限平衡條件的判定,抗剪強度指標的確定方法。掌握無粘性土抗剪強度的計算方法,掌握地基臨界荷載以及極限荷載的確定。
掌握靜止土壓力、朗金土壓力、庫侖土壓力的計算。熟悉土坡的穩定分析。
熟悉巖石的物理性質指標。掌握巖石的變形性質和強度性質,其指標的概念和試驗方法。
了解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巖石的工程分類,掌握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及其對巖體力學性質的影響。了解巖石天然應力的構成,原巖應力及其測量方法。掌握巖石自重應力的計算。
了解淺基礎的類型。掌握基礎埋置深度的選擇以及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與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淺基礎、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以及筏形基礎與箱形基礎的計算方法。
了解樁的分類,掌握單樁軸向荷載的傳遞規律以及豎向承載力的確定方法,熟悉樁基礎的驗算與設計。
  1. 工程地質學與勘察方面
了解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問題、地質作用及其分類。
掌握主要造巖礦物的形態及它們的物理性質,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等;確定巖層相對地質年代的基本思想、第四紀沉積物的成因類型及特點;準確理解不同成因類型沉積物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及物質組成,掌握不同類型地下水的特點及地下水的要素
熟悉各類地質構造與工程的關系,熟悉巖石風化的評價與防治、河流地質作用的形成和發展、斜坡穩定性評價方法,熟悉巖土工程地質分級和分類。
熟悉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和任務,熟悉工程地質勘察的基本方法、手段以及勘察成果資料的分析和利用;了解地質勘察報告的主要內容與編制方法。
  1. 地基處理、邊坡與基坑工程方面
熟悉地基處理基本原則和基本理論。
掌握各種地基處理方法的作用原理、適用范圍和條件;掌握各種地基處理方法的設計要點、施工要求;掌握地基處理方法的選用原則及優選方法。
了解各種地基處理方法的效果檢驗;了解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糾傾技術。
了解邊坡工程與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現狀;掌握不同類型邊坡的穩定性分析;掌握常見的邊坡支護結構的設計與計算;掌握基坑工程的支護方案的選型;掌握擋土墻的設計與計算。熟悉基坑工程降水的設計與施工。
  1. 工程物探與工程地質原位測試方面
熟悉原位測試的試驗原理,熟悉原位測試設備與試驗方法。掌握原位測試在巖土工程勘察、檢測與監測等方面的應用。掌握原位測試試驗資料的整理方法,掌握各種原位測試方法的特點,掌握各種原位測試方法所適用的巖土條件與工程問題以及試驗結果的有關影響因素。
了解重力勘探的基礎知識和重力勘探的工作方法。掌握規則幾何形體的重力異常形態及重力異常的地質解釋及應用。
了解電法勘探的基礎理論知識及種類。掌握不同裝置的電阻率剖面法,電測探法,激發極化法以及充電法和自然電場法。
了解地震勘探的基礎知識。
7.地球科學方面
了解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
掌握地質年代確定方法,相對地質年代,同位素地質年代。地層系統。
掌握地球及地殼的特征、巖石礦物、構造、地球的歷史、資源和環境。掌握沉積巖形成過程中的各種地質作用。掌握巖漿、變質作用和地殼運動。
8.結晶學、礦物學及礦床學方面
了解晶體的基本性質及其所導出的若干規律。掌握晶體對稱規律的認識和晶體的對稱分類以及晶體化學的基本理論;理解單形的概念及其分類。熟悉整數定律、晶面符號、單形符號的概念。掌握晶體定向的原則、各晶系晶體定向方法和晶體常數特點。
了解礦物學的最新進展,了解地殼的化學組成情況及形成礦物的地質作用,了解礦物共生及伴生組合、標型礦物和副像等概念。
熟悉礦物的主要結構類型,各大類和各類礦物的晶體化學與形態物性通性。熟悉礦物學的研究方法。掌握50余種礦物的鑒定特征并掌握鑒定未知礦物的技能。掌握礦物的成因及其標型組合。
掌握礦物的晶體化學分類體系。了解礦物的命名原則。
了解礦床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礦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地位,了解礦床學研究的發展情況。熟悉有關礦床的基本概念、礦床的分類、成礦作用的基本理論、從事礦床研究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工作內容、基本程序。
熟悉主要常見礦床形成的地質條件及其成礦作用機理。
掌握礦床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常見礦床類型的形成條件和基本特征及分析方法。
9.構造地質學方面
了解構造地質學的的基本知識,掌握巖層產狀的概念和傾斜巖層露頭形態特征。
熟悉巖石力學性質,掌握巖石的應力狀態和變形影響因素。
掌握褶皺和褶皺要素褶皺分類,掌握背斜、向斜,以及背形和向形的概念,掌握褶皺形成機制及成因類型特征。
掌握不同力學性質節理特征及節理分期與配套。
掌握斷層的分類和形成機制熟悉劈理、線理的識別和應用。
熟悉描述侵入巖漿巖體產狀的特征用語,掌握巖漿巖體原、次生構造。
掌握簡單地質圖的識別。
10.資源勘探學方面
 掌握煤、金屬、非金屬礦床地質學及油氣藏地質學,以及煤、金屬、非金屬礦床、礦體和礦石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
熟悉對特定類型的礦床進行成礦地質條件分析。掌握幾種常見的礦床模式及典型的勘探模式。
熟悉遙感影像形成過程及原理,能夠通過遙感影像研究區域范圍內的典型控礦構造,結合地質分析成果,總結成礦規律。
 掌握探礦工程基本類型及其應用條件、設計基本圖件及技術要求。

(責任編輯:小呂)

皖公網安備 34150202000029號

免费黄色